随着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兰花产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市场交易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的提高,原来的“天价”兰花走下了“神坛”,凭借亲民的价格激发了普通大众爱兰养兰的热情,使得兰市交易十分活跃。
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?大理民族团结进步日“洱海月亮渔村”国兰展销会的兰花自由交易区,地摊上销售的各种名品兰花比比皆是,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。四川省冕宁县兰友钟智勇在接受采访时已卖出两盆,收入7000多元。这是他第二次来大理参加兰花展销会。“这里好花多、人气旺、交易频繁。”钟智勇告诉记者。
在人头攒动的交易区,原本在今年3月、4月每苗还卖1000元的“云龙素荷”和3000元的“亮剑”,鹤庆县兰花协会会长彭永胜报出的价格分别为每苗500元和每苗1500-2000元。彭永胜告诉记者,2006年前后,云南名品兰花“金沙树菊”和“大唐风羽”因为数量极少,价格高达每苗300万元左右。目前,“金沙树菊”的存量已由当时的不足百苗增加到上百万苗,因此价格下滑到每苗300-400元。“大唐风羽”也因同样的原因而每苗只卖50-60元。
由于兰花价格亲民,来自四川都江堰的兰友谢少明尽管已花费20多万元,购买了6苗“鸟嘴红素”、15苗“红霞素”和20多苗“学林荷”,但依然徘徊在交易区左顾右盼。他介绍,前几年“红霞素”“学林荷”的价格每苗都是几十万,买不起,而现在这两种兰花每苗只卖500-600元,价格非常合理、亲民,买卖兰花都能赚钱。“看到中意的品种,花上百万元购买也不是不可能的。”谢少明说。
在当天的展销会上,来自四川、浙江、河南、贵州、山东、江苏等全国各地的兰友还有很多。展销会管理人员张怀君介绍:“据不完全统计,展销会上‘粉荷’‘中华红素’‘滇红素’‘红霞素’‘药草’‘镇荷’‘永昌金荷’‘雪人’‘大雪素’‘如意素荷’等品种的成交额达2060余万元。没有天价兰花成交,低价位的普通兰草交易异常活跃。”
大理白族自治州兰花协会副会长马志宏告诉记者:“大理是中国兰花的主产区之一,境内拥有的25种兰花,占全国已发现的31个兰花属种的80%,特别是‘大雪素’‘小雪素’‘粉荷’‘永怀素’‘素冠荷鼎’‘碧龙红素’,以及五朵金花‘剑阳蝶’‘苍山奇蝶’‘奇花素’‘滇梅’‘黄金海岸’等莲瓣兰,因叶艺优美、色彩艳丽、清雅芳香,深受全国兰友喜爱。前几年价格居高不下,让很多兰友望而生畏。现在兰花的价格合理、亲民,走向省外市场的云南兰花成倍增加。”
资深兰界撰稿人吴赤卫表示,今年以来一个非常令人欣慰的兰花市场特点是:一些莫名其妙、没有花品支撑的“高价兰、新品兰”,遭遇了前所未有、无人问津的尴尬冷遇,而很多花品经过市场充分检验,价格在几百元至数千元的兰花交易十分火爆,甚至一苗难求。
尽管兰花价格走下了“神坛”,但兰花养殖户的收入并没有因此而减少。
鹤庆县兰友杜如刚今年销售兰花获得的收入达60多万元。“前几年仅这盆‘映山红’每苗就要卖5000多元,而今天只卖了500元。因为价格下降了,普通消费者也有能力购买,卖花的人就多了赚钱的机会。虽然兰花售价高的那几年每年销售兰花的收入也有七八十万元,但还是亏本的,因为价格虚高,根本赚不到钱。”
近年来,大理白族自治州以兰花、茶花为代表的特色花卉产业发展迅猛,呈现出品种不断丰富、种植规模不断增加、产品质量不断提升、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格局。据不完全统计,全州目前至少有50万人参与兰花养殖。在鹤庆县,像杜如刚一样的兰花养殖户达18200多家,从业人员超过5万人。每3天举办一次兰花交易日,目前日均兰花交易额上百万元。
在彭永胜看来,如今的兰友思想意识更理性化了,不再盲目追风,喜好也由过去单一的猎奇类转向素花、荷瓣、色花、线艺草四类花并存兼容。兰花市场信息、价格相对透明化和公开化,彻底打破了过去封闭式的不对称的信息交流方式,使广大兰友能够更方便、更及时、更准确地获取兰花市场交易信息。“现在兰友的鉴赏水平明显提高,鉴赏价值观念明显转变。只要花品好、瓣型好、性状稳定,不管什么花色,只要开得纯正,人们都喜欢。”彭永胜说。
受访兰友认为,兰花价格亲民,贴近老百姓,才能更多地走进千家万户,兰花产业才能更好地持续健康发展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正常的市场动态规律,但如果偏离太大,价格必然会出现涨停或跌停。“如果只有少数人赚钱,大部分兰友垫底,会有多少人来玩兰花?因此大理兰花价格的合理亲民,对于兰花市场的平稳发展,以及促进兰花产业的健康发展都非常有益。”谢少明说道。